近日,西北政法大學陜西大學生法治宣講團經濟法學院分團以“銘記抗日烽火,傳承紅色法魂”為主題,奔赴北京、延安、南京、沈陽等十余座城市的紅色地標,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20250915181345814-72-8ace9.png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七周年。宣講團將抗戰精神傳承與紅色法治傳播深度融合,用腳步丈量歷史,在回望崢嶸歲月中凝聚新時代奮進力量。從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到北京盧溝橋,從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宣講團沿著抗戰歷史脈絡,在十余處紅色遺址開展實地研學。

20250915181345811-43-4ac43.png

每到一處,宣講團都通過走訪調研、史料整理、現場記錄等方式,挖掘歷史細節中的精神密碼。這些實地研學不僅讓團隊成員重溫了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的十四年艱苦歷程,也更堅定了成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信念。 

20250915181345777-10-78362.png

“英雄從未遠去,精神永遠長存。”宣講團將英雄事跡作為精神傳承的核心內容,在多地開展主題宣講,讓英雄烈士的精神直抵人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成員圍繞“沈忠明烈士證明書”展開宣講,講述這位在盧溝橋事變中犧牲的首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英勇事跡。

20250915180837738-73-4a717.png

在榆林張家邊村紅色記憶博物館,宣講團與“陜北紅色收藏第一人”徐海航深入交流,聽他講述收藏抗戰文物背后的初心。

20250915181346156-82-c9ce5.png

作為法治專業學子,宣講團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宣傳貫穿實踐全程。在延安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成員認真學習“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歷史檔案,直觀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實踐精神。

20250915181346033-25-b78db.png

從社區課堂到展館現場,從田間地頭到中小學校,宣講團累計開展普法活動十余場。在棗莊,為了更好地讓當地學生了解英雄事跡和法治精神,成員開展了一場“法治穿越課堂”,并組織了“小法官”角色扮演活動,選取了馬錫五調解過的典型民間糾紛案例,讓小學生們分別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模仿馬錫五審判方式進行案件調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遞紅色法治精神。

20250915181346078-69-075bd.png

宣講團還踴躍參加媒體活動,并以此契機進一步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宣傳。“崢嶸歲月憶軍旅,初心不忘暖夕陽”八一慰問演出活動于7月31日在廊坊市隆重舉行。宣講團成員王麒斌作為青年學生代表,以一首深情朗誦《豐碑》禮贊英雄精神,為退役軍人送上青春的致敬。會后,王麒斌向參會的退役軍人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時代內涵,并對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此次實踐活動,是新時代青年“以史為鑒、以法為器”的生動實踐。陜西大學生法治宣講團經濟法學院分團以青春之力傳承抗戰精神,以專業之責傳播法治信仰,彰顯了青年一代“不負歷史、不負時代”的責任擔當。正如團隊成員所言:“我要努力成為抗戰精神的傳播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踐行者、法治信仰的播種者,不負時代囑托!”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