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教師團隊共27人,含教授3人、副教授8人、講師9人、企業技能大師3人。團隊獲評省級優秀教學團隊、陜西省師德建設示范團隊,4人獲省級及行業教學名師、全國勞動模范、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20250916110646751-9-a36e5.png_scale.png

踐“四維育人”(守初心、扎一線、研創新、重實踐),育鐵道機車德技人才助產業

堅守初心,以德化人,甘做學生“人師”“經師”

精神引領,以德化人。團隊弘揚巴山精神、寶成精神,推進“門門有思政,人人會思政”改革,開展課程思政大練兵與“訪鐵路人足跡、聽鐵路人故事、學鐵路人精神”實踐活動,建成12門校、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獲評陜西省師德建設示范團隊,3人獲省級思政課教學標兵、課程育人教學能手。

用情施教,春風化雨。團隊教師以“經師”“人師”為追求,用情施教關懷每位學生,通過貧困生精準幫扶、團隊協作精準施教等創新活動,德技并修培育新時代紅色鐵路人。近年來,在校學生獲省級及以上技能大賽一等獎68人,就業率95%,就業對口率98%,畢業生中涌現出了王啟凡、王雅蕓等一大批全國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技能大師、三秦工匠等。

20250916110646933-45-bd6bd.png_scale.png

扎根一線,以智啟人,善做工匠培育引領者

銳意改革,以智啟人。創新“工學五融入2+1”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試點通過教育部驗收;實施“個性定制、分類推進”教學策略,創新“引、導、析、練、探、固、拓”教學模式及“雙環互嵌、立體訓練”培訓法,助力學生成長。教師深耕“三教改革”,獲教學能力大賽全國一、二、三等獎各1項,省級一等獎9項;承擔教改項目54項,其中國家級17項。

名師領銜,甘于奉獻。團隊負責人扎根技術應用前沿、潛心教育教學研究,獲鄭州鐵路局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軌道交通行業名師、陜西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在其帶領下,團隊獲“國家骨干專業”“國家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點”“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陜西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建設項目,斬獲省級及以上榮譽74項。

20250916110647009-49-3ab13.png_scale.png

科研創新,以技立人,爭做技術賦能排頭兵

瞄準技術前沿,服務軌道交通行業創新發展。校企共建軌道產業研究院、未來教育科創基地、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搭建技術技能服務平臺,主持或參與制訂了教育部國家教學標準6項,開發省級技術標準5項;開展軌道交通企業創新項目72項,其中有11項參加秦創原創新平臺路演及參展項目(專利)并在企業實際應用,獲批經費1000余萬元。

注重機制創新,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團隊從機制、項目、方法、服務四個維度系統設計第一、第二、第三課堂,培養創新型人才,實行“三聯動、四保障”工作機制。五年來,學生成立12家創業公司,開發新產品62項,新華網、中央電視臺等10余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優秀畢業生130余人次。在校學生獲省級以上雙創大賽和技能大賽獎項236個。

20250916110646701-17-6d6c3.png_scale.png

積極實踐,以行帶人,勇做服務發展助力者

發揮優勢,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團隊結合鐵路線長、點多、面廣特點,實施了“千站百段工程”,在企業設立了培訓點,為一線企業開展送教上門活動,讓“四新”技術進車間、進班組,輻射帶動鐵路企業職工提升知識技能,助推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并在全國產教融合大會介紹經驗,完成職業培訓6000人次/年。

攜手企業,實現成果轉移轉化。堅持與企業家交朋友,協同破解生產工藝技術難題,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效益。團隊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合作開展技術服務項目,促進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5年來完成廳局級及以上技術和教育研究項目27項,成果轉化14項,創造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奉獻智慧,提供專業技術咨詢。團隊中有4人擔任教育部行指委副主任和委員,5人擔任省科技專家,21人擔任各類行業協會專家,參與開發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和專業標準12個,為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產教融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依托中歐班列合作平臺和泰國廊曼交通學院等平臺,開展“一帶一路”沿線技術人員培訓,完成肯尼亞182名本土學員6個月培訓任務,輸出匈牙利國家職業教育課程標準1項,服務“高鐵走出去”戰略。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