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瑜老師是職業教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堅定實踐者與卓越代表,榮獲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陜西省教學名師等多項榮譽。十余年從教生涯,她深懷愛教之心,恪守為教之責,在課程思政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學生能力培養及教學能力提升等方面成效卓著,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忠實踐行者。

20250917095341810-22-18c39.jpg_scale.jpg


一、匠心鑄魂,深耕課程思政“金課” 

她堅持以生為本、育人為先,精準把握課程思政內在脈絡。她創新構建思政元素“基因式”融教材、“生態式”融教案、“化學式”融教法的模式,提升融入的深度、溫度與效度。依托“三個課堂”,遵循“知識邏輯、工作邏輯、方法邏輯”提升思政元素的科學性,確保課程思政進課堂、進課程、進教材的系統性。

她主持的《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獲評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總結推廣《立足崗位 遵循標準 聚焦三融: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入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程資源庫,用于全國教師的培訓學習。并面向全國開展50余場公開培訓,推廣其“進教材、進課程、進課堂”的全方位育人模式,著力打造課程思政“金課”。

二、精研篤行,打造“一書一課”典范 

針對職教課程“普教化”“理論化”“陳舊化”問題,王瑜瑜以“出一本好書、建一門好課”為職業追求,堅守內容為王、精益求精。她精準對接崗位需求與學生實際,系統設計課程結構內容,提出“崗課賽證”融通的教改路徑。她傾注匠心,按“系統化設計、模塊化課程、碎片化資源”邏輯,開發了“知識圖譜+數字課程+數字教材”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她主持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門,主編“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2部。總結《新形態教材的建設開發》等10項研究成果,形成貫通“課程-教材-教學-思政”全要素的育人范式,有效指導全國80余所高職院校的改革建設。

20250917095353492-52-30be9.jpg_scale.jpg

三、以生為本,賦能學生綜合成長

她始終堅持以學生學習、發展和效果為中心。她突出教學的實踐性、體驗性與沉浸感,將典型工作任務融入課程設計,強化真實情境體驗。她實施“教、學、練、做、創”一體化項目教學,推廣“明確任務-探究新知-設計調試-拓展創新-展示測評”五步教學法,漸進式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

她注重以賽促學、賽教融合,獲教學能力比賽國賽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2項、陜西省課堂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指導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銀獎1項、省級獎8項;在其他各類技能大賽獲國家級獎5項、省級獎15項。面向全國舉辦教學能力提升講座培訓50余場,輻射院校100余所。

她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依托“學習共同體”模式,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在推動教師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她始終將推進落實“三教”改革作為核心宗旨,以此驅動教育教學研究,在理論創新、產業服務對接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等方面,展現出堅定執著的信念和清晰明確的發展規劃。 她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專注執著,堅守“不為繁華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終”的信念,敢追夢、不放棄, 是躬耕職教、德能并重的新時代教師楷模。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