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區(qū)紡織城小學校門前設置的硬質防沖撞設施。 郝鐘毓  郝雨辰一  攝

西安市黃河中學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課上體驗曼陀羅繪畫療愈。

在曲江第二學校“中小學校護眼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學生參觀了解眼球結構。

晨光掠過梧桐枝頭,校園正浸潤在瑯瑯書聲中。一場關乎百萬學子健康成長的中小學生“護眼護心護身”行動,如今已化作遍布城鄉(xiāng)校園的溫暖實踐。

2025年,西安市將這項行動列入為民實事重點項目,計劃建設40個中小學校護眼健康教育指導中心、20個區(qū)域性家庭教育“護心行動”指導中心,為354所學校配備、提升硬質防沖撞設施,為100所學校設置護學通道。記者近日走訪多所學校,見證這項民生工程如何從藍圖變?yōu)楝F實。

明眸守護

科學用眼點亮“睛”彩世界

“呀,原來近視眼看到的世界是這樣的!”近日,在曲江第二學校“中小學校護眼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初二年級學生段凌晨戴著VR體驗設備驚呼道。

來自專業(yè)眼科醫(yī)療機構的醫(yī)生宋妍妍正用可拆解眼球模型為學生講解:“角膜有5層,通過形態(tài)變化(看遠時扁平、看近時變凸)實現人眼調節(jié)……”孩子們圍在光學轉盤、莫爾條紋實驗裝置前,透過近視遠視演示器觀察成像差異,直觀了解近視形成原理和預防方法。段凌晨告訴記者:“以前我喜歡趴著看書,長期這樣肯定會近視。以后我一定要保持正確姿勢,保護好眼睛。”

下課鈴響,孩子們紛紛跑到露天平臺遠眺。40分鐘大課間里,校長和老師正帶著學生在操場上跑步。課間15分鐘熱鬧非凡,羽毛球、乒乓球在空中劃出優(yōu)美弧線。午寫時分,陽光透過柔光窗簾灑進教室,老師巡視時輕聲道:“注意握筆姿勢,眼睛距離書本一尺遠。”

“教室全部配備了智慧護眼燈、可調節(jié)課桌椅及柔光窗簾。小學部實行周三‘無PPT日’,日常也控制學生電子屏使用時間。”曲江第二學校后勤服務中心負責人朱國強說,“近視防控需要家長共同配合,從小就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一起為孩子的眼健康努力。”

護眼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負責人張晟介紹,指導中心于今年暑期建成,每學期將為每名學生進行兩次視力篩查,并為每名學生建立專屬視力檔案,一旦發(fā)現視力快速下降,立即啟動“班主任-家長-醫(yī)衛(wèi)”聯動機制。

如今,這樣的專業(yè)護眼平臺正在全市40所中小學“落地生花”,每一家都與正規(guī)專業(yè)眼科醫(yī)療機構建立了共建協作機制,將進一步深化醫(yī)教協同,推動專業(yè)醫(yī)療資源常態(tài)化進校園,實現學生視力問題早發(fā)現、早預警、早干預,讓科學護眼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每個家庭,共同守護孩子們健康明亮的雙眸。

心靈潤澤

溫情相伴培育陽光心態(tài)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曾遇到過壓力大或心情煩躁的時刻?”近日,在西安市黃河中學區(qū)域性家庭教育“護心行動”指導中心,心理教師武桓宇正帶領八年級學生體驗曼陀羅繪畫療愈。她輕柔的指導聲在教室里回蕩:“請?zhí)暨x喜歡的顏色,讓畫筆跟隨心情自由舞動……”

水彩筆在紙面沙沙游走,學生們專注地涂抹著色塊,仿佛正在進行一場與心靈的對話。“我們的心理課有各種活動,讓我學會了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畫完曼陀羅后我們分享感受,發(fā)現同學們的內心世界原來是這么獨特和漂亮。”學生吳香瑩說。

這堂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課,是該校“護心行動”特色課程之一。武桓宇告訴記者:“曼陀羅繪畫能幫助學生釋放情緒壓力,學會自我調節(jié)。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情緒出口。”

當晚,初一年級家長在指導中心上了一堂“溝通之道”家長課,收獲頗豐。初二年級家長劉芳分享了自己過去一年來在“溝通之道”課堂上的收獲:“我不僅學到了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像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等,還掌握了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以往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常會急躁批評,現在會先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緒,溝通變得順暢了,親子關系也更親密了。”

據黃河中學副校長杜越介紹,該指導中心具備三大功能:作為家庭教育指導樞紐,開設“溝通之道”家長課程與沙龍,提供科學育兒方法;作為學生心理支持平臺,通過心理健康課、“成長之道”學生課程、社團和團輔,守護學生心理健康;作為資源輻射中心,聯動周邊學校與社區(qū),已覆蓋6個社區(qū)、舉辦10余場講座。

西安的“護心行動”正悄然改變著家校共育的溫度。隨著區(qū)域性家庭教育“護心行動”指導中心建成運行,越來越多的學校主動開設家長課堂、心理社團和成長課程,把專業(yè)支持融入日常。家長也從以往的焦慮管教逐漸轉向理解和陪伴。這場關乎孩子內心的守護,正通過家、校、社默契協作,織成一張溫柔而堅定的網。

成長護航

堅實屏障構筑安全港灣

清晨7點50分左右,灞橋區(qū)紡織城小學正值入校高峰期。2700余名學生如潮水般涌來,校門口的紡八路卻秩序井然。記者看到,黑黃相間的硬質防沖撞設施沿綠化帶延伸了40余米,16根智能升降樁如忠誠衛(wèi)士般矗立,間隔約為1米的隔離石墩構成一道堅固防線,有效隔離車輛的同時留出了人行通道。

“即停即走。”安保人員和老師一邊引導車輛,一邊快速拉開車門護送學生。四年級家長陳錦華看著孩子下車即步入“安全島”,欣慰地說:“這些防護設施和護學崗讓人特別安心,交管部門還在這條路上設置了上學、放學時間段限時單行措施,我們送娃、接娃一點都不用‘打亂仗’。”

下午放學時分,錯峰放學的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有序走出校門。校門口的隔離石墩旁,家長們按照班級標識在指定區(qū)域等候。護學通道上,六年級學生董芊妤指著腳下標線對記者說:“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安全知識,我們平時上學、放學都走這條護學通道,這樣最安全。”

“我們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重保障,構筑起校園安全防線。”紡織城小學教育集團安全部部長惠紅興敲擊著硬質防沖撞設施告訴記者,這些護欄直徑110毫米、壁厚3毫米,安裝在道沿綠化帶邊,與綠化帶和樹木相結合,有效實現了人車分離。護學區(qū)域向校門兩側各延伸大約30米,值崗老師、安保人員、家長志愿者及輪值民警組成護學隊伍,保護每個孩子安全入校、離校。

紡織城小學保安隊隊長張紅安說:“學校非常重視實戰(zhàn)演練,今年在轄區(qū)公安派出所指導下已開展了3次防暴應急演練。我們采用‘左叉右棍,盾牌在前’的3人戰(zhàn)斗單元模式,確保在突發(fā)情況下能夠快速有效處置。”

這樣的“護身”場景正在西安中小學門口同步呈現。今年,西安市教育局聚焦校園安全薄弱環(huán)節(jié),投入專項資金強化安防建設,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維聯動,構筑起一道道堅固的校園安全屏障。市教育局督導全市354所學校配備、提升硬質防沖撞設施,在100所學校校門口兩側規(guī)范設置專用護學通道,通過物理隔離實現人車分流,有效優(yōu)化校園周邊交通秩序,將人車沖突風險降至最低。

記者手記

從專業(yè)護眼平臺,到心靈守護基地,再到硬質防沖撞設施,西安教育系統正用創(chuàng)新舉措踐行“護眼護心護身”的莊嚴承諾。這項民生工程不僅體現了城市對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深切關懷,更彰顯著現代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智慧。隨著各項措施深入推進,安全有保障、視力有守護、心靈有滋養(yǎng)的校園環(huán)境,正成為西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注腳,讓“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變得可觸可感。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