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品質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主要指學生在語言方面所展現出的邏輯性、批判性,以及獨立創(chuàng)造性等能力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做出正確判斷,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思維品質與語言能力密切相關,語篇更是思維發(fā)展的重要依托,承擔著促進思維發(fā)展、引領價值取向、深化語言學習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語篇教學的作用與價值,引導學生在跨文化交流與碰撞中學習語言知識、明辨價值觀念,進而提升思維品質。

一、指導語篇閱讀,培養(yǎng)邏輯思維

思維的邏輯性是指學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借助觀察、對比、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等一系列方法,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英語語篇教學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素材,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總結,探究材料之間的關聯與差異,進而找到關鍵信息,提煉核心價值,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看似獨立又彼此聯系的主題語篇群,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語篇,探尋語篇內涵,理解語篇中蘊含的價值理念,幫助學生提升思維的邏輯性。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分析語篇,整理和總結出圣誕節(jié)的節(jié)日習俗,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單元的語篇主題圍繞圣誕節(jié)展開,主要講述了圣誕節(jié)的節(jié)日習俗,包括圣誕節(jié)前的準備工作及圣誕節(jié)當天的節(jié)日活動,語篇按照嚴格的順序進行排列,旨在讓學生了解時間順序詞“first、next、then、finally”的意義和用法。

教師讓學生通讀語篇,按照語篇描述的順序為六幅圖片排序,幫助學生理清事情發(fā)生的順序。學生在閱讀語篇的同時將語篇內容與圖片進行對比,很快就排出了正確順序。完成排序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將事件按照時間進行整理和歸類,哪些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幾天、哪些發(fā)生在平安夜、哪些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當天,然后將其填寫到對應的表格當中。經過這樣系統的分析與整理,學生很快便明確了其中的邏輯關系。隨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用“first、next、then、finally”總結和歸納圣誕節(jié)的習俗,讓學生借助圖片和關鍵詞將語篇復述出來,全面鍛煉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能力。

二、深入剖析語篇,促進思維進階

思維品質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影響著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需在后天持續(xù)的訓練中,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語篇。一方面,通過巧妙設疑,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助力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拓展;另一方面,借助合理想象,引導學生由點到面地拓展,推動學生的思維向橫向延展,進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問題驅動,提升思維深刻性

亞里士多德曾提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這就意味著學生的思維在疑問的交匯處更為活躍。思維的深刻性是思維品質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思考,達成深度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立足語篇進行設疑,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遵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學生把握語篇內涵,體悟作者情感,進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時,教師通過巧妙提問,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該單元借助四段語篇講述了金鳳花姑娘和三只小熊的故事,教師根據場景的轉換,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There be”句型。

首先, 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語篇,找出事情發(fā)生的順序,引導學生發(fā)現“in the forest”“in the house”“in the room”等提示地點的詞組。其次,教師讓學生梳理金鳳花姑娘在不同地點所做的事情,引導學生將場景與事件對應思考。在了解金鳳花姑娘的行為之后,教師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她并非房屋的主人,同時啟發(fā)學生換位思考。最后,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的哲理,讓學生明白金鳳花姑娘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不能隨意進入別人的家,更不能隨意動別人的東西。通過語篇的學習,學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二)合理想象,提升思維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指的是學生聯想與想象的能力,是學生由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一個與之相似的知識點的橫向思維。廣闊的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從全局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理與想象,讓學生從這個知識點出發(fā),逐步延伸到其他的知識點,然后將這些彼此聯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以此提升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時,教師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了合理想象,鼓勵他們在學習語篇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以此提升其思維的廣闊性。在語篇學習中,學生學會了郵件的寫法與格式,也了解了節(jié)日的描述方法。在春節(jié)語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內容展開聯想,鼓勵他們以春節(jié)為切入點,進一步思考其他中國傳統節(jié)日。隨后,教師指導學生參考語篇的結構與內容,撰寫一封郵件,向網友介紹自己最喜愛的傳統節(jié)日。學生們積極響應,紛紛著手查找資料。他們不僅掌握了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重陽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的英文名稱,還深入探究了這些節(jié)日的相關習俗。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語篇內容展開聯想,促使學生在原有語篇基礎上進行擴展與延伸,實現了從春節(jié)介紹到其他中國傳統節(jié)日介紹的過渡。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幫助學生建構起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知識體系,還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拓展,思維品質也得到了發(fā)展與提升。

三、設計語篇任務,提升靈活思維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變化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及時調整、變更或轉換思路,學會運用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思維定勢,他們往往更傾向于用慣性思維去解決問題,這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語篇設計任務,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時,教師通過對話的形式,讓學生掌握What makes...dirty/messy和What can we do to...的基本句型,了解城市污染的情況,以及怎樣保護城市環(huán)境的方法。

教師讓學生找出語篇中城市變臟的原因,以及讓城市保持干凈的方法。Smoke from cars makes the air dirty.We can walk or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Black smoke from factories makes the air dirty.We can move th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Rubbish makes the streets messy and dirty.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

在理清語篇內容之后,教師布置一項任務:要求學生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積極思考其他保護城市環(huán)境的有效方法,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學生在接到任務后,紛紛開動腦筋,各展其能,全力以赴地探尋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有的學生提議撰寫一封英文倡議書,旨在號召更多人行動起來,攜手共同保護城市環(huán)境;有的學生建議制作英文宣傳海報,并在海報上附上醒目的英文宣傳標語,以此向大眾普及保護城市環(huán)境的方法,激發(fā)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有的學生提出每年定期舉辦植樹造林活動,這一舉措既能美化城市環(huán)境,又能有效凈化空氣;還有學生建議成立環(huán)保小分隊,利用課余時間在街道進行巡視,維護街道的干凈與整潔。

最終,學生順利向教師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在收到方案后,教師與學生一同進行篩選,挑選出一些操作性強、預期效果較好的方案予以實施,以此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組織討論語篇,提升批判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合理的、開放的思維方式。它基于一定的評價標準,對某些觀點提出質疑、進行分析和辯論的思維方式。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極易產生從眾心理,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是要引導學生合理提出質疑,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問題,建立起對事物的獨立判斷。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圍繞語篇,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讓學生在互動中交換彼此的意見與看法。在堅定正確立場的同時,學生能夠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提升思維的批判性。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時,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辯證討論,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和思考問題,進而提高他們思維的批判性。這一單元的語篇圍繞業(yè)余愛好展開,介紹了足球、籃球、看書、音樂、游泳等諸多愛好。于是,教師引導學生針對“Will hobbies affect learning”這一主題展開辯論,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發(fā)現事物的兩面性,正確處理業(yè)余愛好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正方,觀點為“Hobbies can affect learning”;另一組為反方,觀點為“Hobbies will not affect learning”。分組完成后,學生自發(fā)行動起來,查找資料,以證明自己團隊論點并反駁對方論點。在辯論中,兩組學生唇槍舌劍、據理力爭。正方認為業(yè)余愛好會分散精力,浪費大量學習時間,有些不良嗜好甚至會讓人上癮,如打游戲、上網等,養(yǎng)成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到學習。而反方指出,業(yè)余愛好可以豐富和拓展課外知識,開闊眼界,增強體魄,還能排解學習壓力,使學習更有效率。針對這個問題,最終學生達成一致觀點:業(yè)余愛好對我們有益,但在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之前,我們也需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能荒廢學業(yè)。

通過組織學生圍繞語篇展開討論,教師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進一步開拓思維。學生不僅能夠立足論點,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地進行辯論,還能在互動交流中聆聽并思考對方的觀點,求同存異,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念,提升自身的判斷力,有效促進了他們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五、拓展延伸語篇,提升思維創(chuàng)造

思維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能夠以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思考問題,擺脫經驗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束縛,采用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顯而易見,它能讓學生掙脫原有框架的束縛,另辟蹊徑地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從而帶來意想不到的成長與收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拓展延伸語篇內容,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對語篇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作,如仿寫、續(xù)寫、改寫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故事內容,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然而,語篇中并未明確交代故事的結局,整個故事在金鳳花姑娘發(fā)現三只小熊站在她面前時戛然而止。此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續(xù)寫,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為故事賦予不同的結局。

在續(xù)寫語篇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的學生設想三只小熊吃掉了金鳳花姑娘,因為他們認為做錯事就應該受到懲罰,故事最后再也沒有人敢闖進小熊的房子了;有的學生則安排善良的小熊原諒并幫助了金鳳花姑娘,而受到幫助的金鳳花姑娘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她給小熊帶來美味的食物,并真誠地向其道歉,最終他們成為了好朋友;還有的學生寫道:金鳳花姑娘并未吸取教訓,之后又走進了老虎的房子大吃大喝,最終被老虎吃掉了。故事的結局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需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合理、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即可,這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次很好的鍛煉。

綜上所述,語篇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語篇內容為依托,以思維訓練為切入點,以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導向,巧妙設問、強化互動、注重實踐、勤加訓練,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