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五育并舉”生動實踐 繪就素質教育新畫卷
作者:王燕
發布時間:2025-09-28 14:15:10 來源:西安日報

在西安經開第三小學大課間,學生們正在進行接力跑比賽。 (郝鐘毓 實習生 郝雨辰一 攝)

在蓮湖區行知小學創客社團,學生學習搭建積木機器人。 ( 郝鐘毓 實習生 郝雨辰一 攝)
秋日的陽光,為古城西安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在這收獲的季節,2025年西安市為民實事教育領域各項舉措悄然結出碩果。
從保障每天一節體育課、延長課間時長的剛性制度,到豐富各類活動、拓展實踐教學的柔性策略,一場將“五育并舉”教育方針推向深入的生動實踐正在西安校園蓬勃展開。近日,記者走進部分學校,實地感受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下,校園里的盎然生機與創新活力。
操場上的汗水、歡笑與成長
9月24日,秋陽正好。記者剛踏進西安經開第三小學校門,一陣陣歡聲笑語撲面而來。正值大課間,孩子們躍動的身影,成為這張秋日畫布上最靈動的筆觸。
操場邊,一臺智慧體育設備前圍滿了學生。三年級4班學生馮思雅和她的4位小伙伴正在進行30秒開合跳比賽。小家伙們個個憋足了勁,身影起落間,計數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39個!”勝出的馮思雅紅撲撲的小臉上洋溢著喜悅。
記者看到,學校里設置了多臺智慧體育設備,每臺設備集成跳繩、蹲起、開合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縱跳摸高等多個項目,通過人臉識別登錄,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與吸引力。
在庭院、操場等區域,活動更是豐富多彩:低年級學生玩著“定乾坤”“抓石子”等傳統游戲,靈巧的手指上下翻飛;跑道上,有孩子正在進行激烈的接力跑比賽,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籃球場、足球場上,隊員們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戰術演練;還有一群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練習八段錦,動作有模有樣。據了解,為確保全校3000余名學生都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學校實行1-3年級與4-6年級錯峰大課間。
“體育鍛造的不僅是體魄,更是能夠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品格。”學校體育組組長石高明道出了體育運動的深層價值。對此,學校田徑隊隊員劉亦珊的感受尤為深刻:“我把賽場上那種不服輸的勁頭帶到學習、生活中,遇到難題我會想辦法攻克,遇到挫折我也不會灰心喪氣。”
這種品格為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基石。石高明自豪地指著榮譽榜說:楊昊霖同學在2025年經開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連破400米、800米紀錄;校足球隊在2025年區級比賽中連奪五冠……
榮譽背后是融入日常的體系化支撐。學校構建“常規課程+專項訓練+特色活動”體系:日常體育課、每周兩次體能訓練、師生每日晨跑+課間操+陽光跑夯實基礎;韻律操、武術、腰鼓等課程和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班級聯賽激發興趣;將鍛煉場景延伸至幸福河生態公園,開展融合環保教育的戶外實踐。“我們營造‘師生同練、班班爭先’氛圍,讓每名學生都能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大隊輔導員王棪說。
成效體現在數據中:2024年經開三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達標率為96.83%,優良率為56.94%,且近年來持續上升。得益于“以體育人,以體強心”理念,學生們普遍展現出樂觀進取的良好心態。
科學課堂上的實踐、探究與夢想
與操場上的活力迸發不同,西安學子的另一種潛能激發與素養提升正在創客教室里火熱進行。9月24日,在蓮湖區行知小學,創客社團的孩子們在教師樊欣雨的帶領下,圍繞“神秘的碾藥童子”項目忙碌著。
“看,曲柄搖桿機構是怎么連接的?”樊欣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孩子們認真研究碾盤、碾槽、碾盤軸等實物部件,他們需要用零件拼裝出各個部件,以及胳膊、腿能活動的小機器人。運用所學的齒輪、齒條傳動原理和編程知識,他們要讓小機器人控制碾盤在碾槽里滾動,實現“傳感器檢測到藥材后開始自動碾藥”的功能。
記者看到,孩子們分工協作,有的小組專注地拼裝調試,有的小組圍繞傳動結構的實現方式激烈辯論。“我從一年級開始參加創客社團,最有成就感的是獨立制作了一架螺旋槳能轉動的直升機。”三年級5班學生周天彧告訴記者,社團活動讓他對科學探索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希望長大后能成為一名軍人,研發出更多保家衛國的先進武器。
在機器人競賽社團,高年級學生正在進行緊張的賽前訓練。“上學期我們社團在省級、市級科技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六年級4班學生閆益誠邊說邊向記者展示編程機器人在地圖上完成任務的流程。社團負責人牛志兵在一旁悉心指導,幫助孩子們優化程序設計和比賽策略。近年來,行知小學在各級科技競賽中屢獲殊榮,僅2025年上半年就在多項省市級、國家級乃至國際賽事選拔賽中斬獲佳績。
“探索‘五育并舉’的有效模式是我們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核心路徑。”行知小學校長田健說,作為市級科技教育示范校,學校正深入實踐以PBL(問題驅動教學法)項目式學習為核心的科教融合,逐步構建起“課程-社團-實踐-競賽”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
田健舉例說,參觀西安航空基地后,學生們自發開展了“我的航天夢”校本研究;日常學習中,抽象的科學原理通過制作“唐長安城”“未來之城”“綠能方舟—綜合發電站”等大型科創模型,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具體項目。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不僅掌握了編程、3D打印等技術,更培養了創新思維與協作能力。學校還通過邀請高校專家開展人工智能講座等方式,持續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
一場系統而深刻的變革
兩所學校的鮮活實踐,并非孤立的亮點,而是西安市深入推進“五育并舉”的生動縮影。
如今,走進西安許多中小學,都能感受到“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地生根。課間15分鐘,跳繩、踢毽子、打籃球的身影遍布校園;每天一節體育課成為剛性保障,安塞腰鼓等傳統體育項目讓鍛煉充滿文化韻味;中考體育改革的“指揮棒”轉向過程性評價,乒乓球、武術等新項目入選,平時考核分數占比提高至30分,引導著學校、學生、家長共同重視日常鍛煉。2025年體育中考優秀率大幅提升33.2個百分點,印證了日常積累的力量。與之同步,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通過主題班會、全員大家訪、家長課堂等構建起家校共育、守護學生陽光成長的立體屏障。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步入體系化發展新階段。在西安,科學家與中小學生“面對面”已成為常態。全市配備科學副校長、科技輔導員2000余名,2個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13所實驗校、6所少年科學院如同星星之火,帶動科學教育呈燎原之勢。
深化“雙減”的過程,是一場靜悄悄的課堂革命。項目式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讓課堂告別“滿堂灌”,走向“人人有參與,個個有收獲”。連續四屆的作業管理與設計案例評選,推動作業從“量的控制”轉向“質的提升”。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聯合執法機制持續凈化培訓環境,讓教育回歸校園主陣地。集團化辦學與組團式幫扶有效促進城鄉教育均衡,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教育。
記者手記
走訪學校時,當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揮灑汗水后眼中綻放的明亮光彩,當聽到他們在創客教室里為攻克難題進行的熱烈討論,記者真切觸摸到西安深化“五育并舉”的溫度與力度。
這一切探索的意義,遠不止技能的習得,更在于讓每個生命都獲得飽滿綻放的力量。當強健體魄、積極心態、創新思維與協作精神內化為孩子們成長的基石,這場系統而深刻的教育變革,也在為城市發展與國家未來積蓄著最深厚、最持久的人才動能。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