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因此,眾多高校紛紛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逐步構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心體系。目前,隨著教育理念的快速更新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深入研究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功能與發展趨勢,有助于明晰其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定位與價值,為更好地推動高校教師發展、促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一、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核心功能

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承擔著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使命,其功能覆蓋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技能提升、教學研究深化等維度,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師資隊伍建設的“助推器”

對新入職的教師而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是交流與實踐的平臺,能夠讓他們在真實場景中鍛煉教學能力,促使他們快速適應高校的教學環境,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推動他們從“經驗型”向“研究型” 轉變,在“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氛圍中,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

(二)教學改革創新的“策源地”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通過組織專題培訓、學術講座等活動,及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學實踐,并在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變革和教學技術融合等方面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三)教學文化建設的“引領者”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通過展示優秀教師的教學成果與經驗、樹立教學榜樣等方式,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價值觀。同時,通過實施多維度、系統化的舉措,塑造重視教學、崇尚創新、鼓勵協作的校園文化,積極推動高校教學文化的創新發展。

二、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發展趨勢

(一)功能拓展多元化

在教育領域變革與發展的浪潮中,功能拓展多元化成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對教育環境變化、教師職業發展需求及人才培養目標升級的積極回應,也是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路徑。

(二)組織管理協同化

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打破傳統組織架構的壁壘,整合各方資源,形成高效聯動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服務教師教學發展,從而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三)服務精準化與個性化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打破傳統“一刀切”的服務模式,通過精細化、定制化的服務,滿足教師在不同職業發展階段、不同學科領域、不同教學風格下的多樣化需求,進而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質量,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水平整體躍升。

(四)數字化深度融合

目前,教育數字化正重塑著教育的生態和格局。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身處這一浪潮之中,應積極推動自身的革新與升級,為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辟全新路徑。

三、應對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發展趨勢的策略

為更好地適應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作用,高校應從戰略規劃、資源整合、技術應用等維度出發,制定適切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平臺。高校應構建系統的教師培養體系,通過開展教學技能培訓、組織教學學術研討、推進教學改革項目,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與學術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學短板,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改進方案;搭建教師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經驗共享與思想碰撞,營造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注重引入外部優質資源,加強校際、校企合作,拓展教師視野,推動教師隊伍向專業化、創新型方向發展。

1.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在人才引進方面,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工作環境等,吸引高水平的博士畢業生或具有豐富教學發展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參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強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國內外優質的學術會議、培訓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并定期組織內部培訓和研討活動,通過實踐與研究相結合,促進經驗分享和業務交流,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專業素養,進而提升團隊整體的業務水平。

2.強化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功能。針對高校教師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面臨的發展需求和挑戰,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規劃指導服務。高校可以建立教師職業發展檔案,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經歷、專業特長、職業目標等信息,為教師量身定制發展路徑。

3.深化教學學術研究功能。著力推動教師把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鼓勵教師深入探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課程體系的合理性等,并通過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尋求解決方案。

(二)完善組織管理機制

完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組織管理機制是保障其高效運行、充分發揮職能的關鍵。在管理架構方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構建“校—院—系”三級聯動體系,明確各級職責分工,避免職能交叉或管理空白。此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與教務、人事、科研等部門加強合作,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與政策銜接。在制度建設方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建立健全教師培訓考核制度、激勵機制和監督評價制度,將培訓成果與教師職稱評定、績效考核掛鉤,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此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通過定期評估與反饋,及時調整管理策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校院兩級協同發展。明確校院兩級在教師教學發展工作中的職責分工,校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負責宏觀規劃、政策制定、資源統籌和全校性活動組織等工作,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構建校院兩級協同發展的組織管理模式,開展全校性的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項目等工作。二級學院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負責教師教學培訓與指導及教學資源整合等工作,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2.與其他部門聯動合作。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工作涉及教師教學的各個方面,需要與多個部門協同合作。因此,高校應構建有效的部門聯動合作機制,明確各部門在教師教學發展工作中的具體任務,統籌協調好教師教學發展的相關工作。

(三)優化服務體系

優化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服務體系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高校應從資源整合、服務模式創新、反饋機制完善等方面著手,切實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助力教師成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1.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服務。通過收集和分析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如教學行為數據、學生學習反饋數據、教師培訓參與數據等,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能夠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特點、優勢與不足,以及發展需求,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服務內容、方式和資源配置。

2.滿足教師多元需求的個性化服務。針對高校教師在教學發展方面的不同需求,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更加注重滿足教師的多元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四)推進數字化建設

推進數字化建設是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順應教育變革、提升服務效能的必然選擇。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能夠搭建智能化在線平臺,整合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打破時空限制,為教師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數據、培訓學習數據等進行深度分析,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學問題,定制專屬的發展方案;借助虛擬仿真、元宇宙等新興技術,開展沉浸式教學培訓與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通過數字化建設,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將實現服務模式創新、管理效率升級,為教師專業成長和高校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加大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力度,整合各類優質的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滿足教師和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2.智能化教學分析與決策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將實現智能化教學分析與決策支持,能夠及時追蹤、記錄教師的教學進度、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等內容,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3.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強化教師培訓,指導教師掌握數字技術資源的應用技能,包括在線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制作軟件、學習分析工具等,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的能力。

作者單位:武警工程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