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協同育人是破解育人難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路徑,在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探索之路上,西安市新城區各學校立足自身定位,深挖資源優勢,以差異化特色活動破解育人難題,形成 “一校一亮點” 的生動格局,為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img1

昆侖小學以 “品牌迭代 + 數字賦能” 構建特色育人模式。其核心亮點在于 “三級講師團” 建設 —— 匯聚省市家庭教育專家、校內骨干教師與 “教子達人” 家長,圍繞 “幼小銜接角色轉變”“現代家庭教育智慧” 等精準主題開展講座,累計服務超萬人次,家長滿意度持續高位。同時,創新 “家長讀書日” 雙線模式,每月精選《正面管教》等書籍,通過 “線上打卡 + 線下沙龍” 實現 “讀 - 思 - 行” 閉環,助力家長更新教育理念。此外,依托企業微信搭建數字化溝通平臺,結合 “假期五育實踐”(紅色賞析、社區服務、勞動闖關),將家校互動從課堂延伸至生活,更聯合社區打造實踐基地、參與省市論壇,讓 30 年育人經驗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 “活教材”。

img2

向榮巷小學以 “安全育人” 為核心特色,通過 “專業力量進駐 + 實戰案例教學” 筑牢校園安全防線。區別于常規安全教育,學校創新 “法治副校長聘任 + 民警專題宣講” 雙舉措:為自強路派出所鄭旸所長頒發聘書,將社區警務資源正式納入校園安全體系,明確 “隨時響應法律困惑、提供安全幫助” 的協作機制;民警李熔戈則結合真實交通案例,用場景化講解教會學生 “過馬路避險”“安全乘車” 等實用技能,精準填補校園安全教育中 “專業實踐指導” 的空白,讓校社協同從 “形式聯動” 轉向 “實效落地”。

針對家長“參與流于表面”的痛點,后宰門小學幸福校區以“打開校門 + 深度共創”為特色,讓家長從“旁觀者”變為“育人合伙人”。邀請家長深度介入校園活動 —— 擔任廣播操比賽評委、達標運動會裁判,在 “打分”“判罰” 中零距離觀察孩子的團隊協作與運動精神。更通過 PBL 工作坊組織家長研討 “參與孩子成長的意義”。在家長課堂上,先以問題“現階段孩子在成長中遇到了哪些小難題”為引,告知家長學校的做法,學科的做法,再引導家長針對共性問題智慧共籌,破解學生成長難題。引導家長反思 “重成績輕身心” 的教育誤區,用 “思想碰撞” 推動認知轉變,最終以高滿意度反饋印證家校“同心共育”的成效。

20251024180417488-25-b4281.jpg

黃河中學以 “青春期教育” 為突破口,構建 “校內專家主講 + 社會資源輔助” 的特色共育模式。其核心優勢在于 “師資專業性”—— 由 “陜西省青春健康教育講師” 趙希殷、李俊蓉老師主導,針對家長最困惑的 “青春期溝通” 問題,通過 “專題講解 + 情景模擬” 傳授實用方法,如 “如何傾聽孩子心聲”“怎樣應對敏感話題”,幫助家長從 “說教者” 轉變為 “盟友”。同時,整合社會專業團隊資源,為家校溝通提供額外支持,形成 “校內指導 + 校外輔助” 的雙重保障,有效緩解家長對青春期教育的焦慮,讓 “科學溝通” 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核心紐帶。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