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系列研討會在漢中舉行
發布時間:2025-10-30 14:00:2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10月16日—17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與北師大版(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聯合主辦,北京新世紀九章教育科技研究院與漢中市教研室協辦,漢中師范附屬小學、漢中市中山街小學承辦的“第23屆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系列研討會暨‘什么是一節好課’主題活動”在漢中市舉行。來自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800名教師、教研員代表齊聚漢中。陜西省教科院院長邵國希、漢中市教育局副局長劉鍵、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副總經理蔣列平、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主編劉堅教授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邵國希強調,小學數學作為思維培養的基礎學科,在人工智能時代更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與創新意識。他希望廣大教師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深入探討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實現從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的跨越貢獻力量。
劉鍵介紹了漢中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教育強市建設的情況。他表示,本次全國性教學研討會在漢中舉辦,既是對本市教育事業的高度認可,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有力推動。希望漢中參會老師充分借助這場高質量學術盛會,認真汲取全國同行的先進經驗,進一步開闊視野、激活思維、提升能力,攜手推動全國小學數學教育創新發展。
蔣列平回顧了北師大版教材二十余年來的發展歷程與成就,強調出版集團始終致力于服務一線教學,通過系統化培訓、跨區域交流等方式,助力教師專業成長。他表示,本次會議聚焦“什么是一節好課”,是對新課標理念的深入踐行,也是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有益探索。
劉堅提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育應跳出學校小視角,面向社會大時代;跳出數學小課堂,關注教育大目標;跳出教師怎么教,放手學生主動學。他呼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推動教育發生“質變”,實現系統性躍升。劉教授的主旨報告從是否需要區分乘數和被乘數與參會教師談起,通過900多份現場問卷調查數據展開深度思考與交流,引導老師們從數學本質、兒童認知、教育理念三個方面解答困惑。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內容涵蓋主旨報告、現場課展示、區域經驗分享、圓桌論壇等。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指導組成員張華教授做大會主旨報告《論素養本位課程改革——教育強國的視角》,從三個方面闡釋素養導向的課程實施路徑。

會議在陜西省漢中師范附屬小學、漢中市中山街小學兩個會場舉行,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送的15節現場課例,基于新世紀小學數學第五版教材,聚焦“情境+問題串”教學邏輯,展現學生在真實問題中探索數學的思維過程。與會專家在點評中指出,這些課例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思維可見的好課標準,在教學設計、課堂實施、評價反饋環節均有創新突破,為全國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例。參會教師圍繞“好課”標準、教材使用、人工智能融合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共同推動小學數學教育邁向新臺階。
10月17日下午漢中專場,漢中市教研室黨支部書記、主任敖永忠作區域經驗分享,系統介紹漢中在構建立體化教研生態、打造“天漢好課堂”品牌、深化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與成果。他表示,漢中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核心素養落地,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漢中智慧與實踐范例。漢中師范附屬小學教師王遠飛、漢中市中山街小學教師王茜的兩節現場課例,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和學生高度參與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了“天漢好課堂”的深度與溫度。
此次盛會不僅是全國小學數學教育界的一次高水平學術聚會,更是漢中教育走向全國的重要窗口,將為區域教育協作、教學理念更新、課堂實踐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