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課賽證 雙軌并行”: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機電專業創新育人顯成效
發布時間:2025-11-03 10:56:4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仍面臨“產業需求脫節、教學模式陳舊”的現實挑戰。為破解這一難題,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團隊創新構建了“崗課賽證、雙軌并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深化校企合作、革新教學模式、打造優質師資等舉措,將企業需求融入教學全流程,顯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精準度。
創新課程體系,精準對接產業需求。該團隊深入剖析機電技術應用領域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系統梳理技能競賽標準與“1+X”證書考核要求,將其有機融入課程體系,累計開發44個典型教學任務,構建156個貼合企業實際的學習情境,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技術標準的無縫銜接。同時,堅守中職教育辦學定位,重構就業與升學雙軌并行的課程體系,針對就業導向學生,強化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培養;面向升學需求學生,夯實基礎課程與專業理論教學,為其后續深造筑牢根基。

深化校企協同,共建育人共同體。學校主動對接產業優質資源,與施耐德電氣、吉利汽車等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聯合建設8個校企融合實訓基地和1個現代學徒制育人平臺。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協助動態調整專業技能方向,確保學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與此同時,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與實踐項目,派遣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將行業前沿技術和生產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實用技能。

革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質量提升。在教學實踐中,團隊創新推行“現場示教、仿真模擬、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真實情境訓練”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積極構建“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課堂六步教學流程,同步打造“專業學習周期大閉環迭代+學習過程數據驅動小閉環推進”的全周期閉環反饋育人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融合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企業參評與行業反饋,從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實踐操作和團隊協作等維度對學生開展綜合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針對性指導,實現教學質量動態提升。

強化師資建設,鍛造專業教學標桿。為提升教師 “雙師型”素養,團隊建立常態化企業實踐機制,每年安排專業教師赴施耐德電氣、吉利汽車、海螺水泥等合作企業開展2-3個月的實踐鍛煉,確保教師精準把握行業動態與技術趨勢。同時,積極引進企業技術骨干、陜西省首席技師、陜西省技術能手充實教學隊伍,成立大師工作室與名師工作室,在課程思政創新團隊建設、教材編寫等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其中,《電氣控制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兩門課程入選陜西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一流核心課程立項培育名單,《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及其團隊入選陜西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

創新成果顯著,彰顯模式實踐價值。經過持續探索與實踐,“崗課賽證、雙軌并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發展成為陜西省高水平示范專業;學生培養方面,近年來,機電專業學生累計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31項、56人次,獲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7項,28人次;省級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133項, 251人次,“1+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達99.4%;教師發展方面,團隊榮獲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主持完成省級以上教研課題3項,在教學能力比賽中獲省級以上獎項10項;社會服務方面,對口幫扶西藏阿里職校,為當地培養機電類技術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創新團隊將繼續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動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內容;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層次,引入更多真實項目與先進技術;同時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引進優質教學資源,持續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