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潼關縣各學校始終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積極構建和諧有序的教育環境,全力保障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有效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為筑牢校園安全防線提供堅實保障。

一是以“三級”管理模式為依托,強化學生自我管理。學校以“三級”管理模式(校級管理—值周組、年級管理—年級組、班級管理—班主任)為依托,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從“被動服從”轉變為“主動擔當”。值周組由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組成,負責全校日常管理和監督工作;年級組由年級主任和各班班主任組成,負責本年級管理和協調工作;班主任負責班級具體管理和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三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了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從學生自身層面有效預防了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二是以“三個一”目標為導向,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全面營造和諧校園環境,努力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以“三個一”目標為導向,做到教室宿舍“一個也不能少”,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在學校的安全管理范圍內,避免學生脫離監管而陷入危險或違法環境;做到嚴管有度“一下體罰學生的行為也不能有”,嚴格執行校園安全管理規定,不打折扣,維護校園管理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讓學生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減少違紀違法現象;做到尊重為先“一句侮辱的話也不能說”,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尊嚴,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預防因心理傷害導致的極端行為。

三是以“四查”制度為抓手,提升校園安全治理水平。“校門口查嚴”,加強門衛管理,嚴格檢查外來人員與車輛,與公安部門聯動,加強校園周邊巡邏防控。“教學樓查勤”,專人定時巡查教學樓,檢查教學設施,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宿舍樓查細”,細致檢查宿舍樓衛生與安全設施。“校園內查閑”,定期排查校內閑散區域,加強學生課余活動管理,為全體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四是以“重點區域”為突破,織密校園安全防護網絡。強化重點區域治理,不留死角、不留空隙,強化學生夜間休息環境嚴格管理和安全教育,預防因夜間無人監管而發生安全問題。針對校園偏僻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明確責任人定期巡查,安裝監控設備實時監控,堅決杜絕校園欺凌行為發生。鼓勵學生參與校園安全管理,選定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觀察員分布各宿舍,發現安全隱患或不良行為及時報告,形成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格局,織密校園安全防護網。

五是以“三位一體”為格局,建立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作用,構建“三位一體”防治格局,學校與司法部門聯動,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并邀請法治副校長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法庭,親身體驗司法審判過程,提升學生對違法犯罪的認知和防范意識,對學生開展警示教育,通過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讓學生們認識到跨越法律紅線所承擔的后果,在內心深處筑牢抵制違法犯罪防線。學校持續開展“大家訪”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針對性開展家庭教育指導,通過家校社聯動,形成教育合力,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格局。

維護校園穩定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本前提與核心要求。下一步,潼關縣教體局將指導各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壓緊壓實工作責任,落實落細工作舉措,切實筑牢安全防線,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