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校理學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團隊日前成功研發出適用于可穿戴式輻射監測設備的新型雙鈣鈦礦材料,為高性能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設計以及輻射監測領域的相關應用開辟了新路徑。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期刊《化學工程雜志》。

據了解,可穿戴式輻射監測設備可用于日常生活運動以及特殊工作環境的輻射監測,為人體健康保駕護航。市面上現有的雙鈣鈦礦材料具有高輻射靈敏度和良好的環境穩定性,在可穿戴式輻射監測設備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然而,固有的剛性晶體結構導致其較為堅硬,難以滿足人體穿戴所需的柔軟度。這導致現有的雙鈣鈦礦材料很少應用于可穿戴式輻射監測設備。

會不會有一種還未被發現的雙鈣鈦礦材料,同時具備現有材料的優勢以及所需的柔韌性?科研團隊大膽猜想。

于是,科研團隊創新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構建“智慧篩網”,從浩瀚的材料庫中高效精準鎖定初步符合要求的雙鈣鈦礦材料,并通過模擬實驗系統,評估每一種材料的優劣,全面驗證其在可穿戴式輻射監測設備上的適用性。

“經過反復試驗,我們成功找到4種新型雙鈣鈦礦材料。該材料不僅具備與人體組織高度匹配的柔性,耐磨性、穩定性也很強。目前,我們計劃將這些材料應用于服飾、手表以及人工皮膚,以便于健康監測。”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理學院教授陳長城告訴記者,團隊將持續推進新型材料在醫療、運動、人機交互等領域的落地應用,為大眾健康管理提供更多可能。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