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林市橫山區在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過程中,把保教質量作為學前教育的生命線,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政府推動、辦園條件、財政保障、示范創建、隊伍建設、師幼互動方面出實招、求實效,打造出了特色鮮明的園所文化、辦園特色,助推全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黨政重視,高位統籌強推動

堅持把“雙普”創建作為教育工作重點工程,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橫山區創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工作領導小組”。從指揮體系上對各級各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建立17個區政府職能部門協同聯動的多方統籌管理體系;從制度建設上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學前教育發展目標與路徑,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問題破解上通過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現場辦公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了“目標明確、統籌有力、督導有效、落實有果”的工作機制,為普及普惠創建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規劃先行,資源布局重優化

結合城區、鄉鎮、村居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狀況、產業結構、教育基礎及出生人口變化、城鎮化進程等要素,通過全面分析、綜合研判、精準測算,實施了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優化工程。2022年以來,先后投入1.15億元,新建橫山區開發區第三幼兒園、開發區第七幼兒園、開發區第八幼兒園和開發區第九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新建建筑面積22631平方米,新增學位1440個。投入2400萬元,改擴建橫山區幼兒園、橫山區第十七幼兒園2所,改擴建面積6856平方米。投入2110萬元,完成幼兒園維修改造項目43個。推行“一鎮一園”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各鎮公辦幼兒園建設,通過整合、改建等途徑擴大公辦幼兒園教育資源,目前每個鄉鎮(街道)至少開辦1所公辦幼兒園。同時升級教學設備、改善食堂條件、增設戶外游樂設施,全區公辦園園舍均達國家標準。

保障投入,辦園條件夯基礎

建立財政投入動態增長機制,在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和“兩個只增不減”的同時,區財政將各項教育經費投入全部納入年度預算,并優先予以保障。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困難家庭幼兒資助等嚴格按標準撥付,公辦園按照生均每學期800元標準撥付;民辦園按照等級分類評估結果差異撥付,一級一類生均每學期1650元,一級二類生均每學期1600元,二級一類及以下生均每學期順次差異50元撥付。對“四類”困難(建檔立卡、農村低保、農村特困、殘疾)幼兒按照每生每年750元標準資助。認真落實普惠性民辦園獎補扶持政策,根據投入及辦園質量情況,差異獎補普惠性資金;對市級二類民辦園,嚴格落實市級生均每年另外補助100元政策。每年財政支付10萬元,落實民辦園校車監控平臺管理,運行以來,未出現一例校車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示范創建,強化引領促提升

在保證“園園達標”的基礎上,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推進示范園創建。全區現有省級文化基地園1所,省級鄉鎮村級幼兒園一體化管理基地3所,省級示范園4所,市級一類園13所,市級二類園19所,陜西省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園2所。各類示范園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共建共榮、優勢互補、互動交流平臺,通過現場觀摩、課程構建、資源共享、問題診斷、教師交流、教研指導、青藍工程、示范教學“八項舉措”,讓各級各類幼兒園精管理、創品牌,讓廣大幼兒教師優素質、強專業。

保教質量,全面發展提內涵

聚焦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遵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陜西省保育員評價指南》,通過區域項目引領、公辦民辦結對、共同體互助幫扶等形式開展各級各類研訓活動,將游戲精神滲透在課程建設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抓住環境創設、游戲教學、合作交流、幼小銜接、家園共育、衛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護等關鍵環節,讓孩子在幼兒園體驗美好、開心學習、快樂成長,實現“興趣培養、智力開發、習慣養成、身心成長”同步推進。

培優隊伍,師資建設見實效

實施師資培育“三大工程”,破解師資瓶頸。近三年通過特崗招聘、事業單位招考、“歸雁計劃”等渠道補充教師143名,配齊配足教職工;構建了“國培省培引領、市級示范、區級輻射、校培為主”的培訓體系,三年來開展園本培訓903次、培訓教師6500人次,完成園本教研1224次,發表論文100余篇,形成園本研修576本、市級認定24項,結題市區級課題174個;通過“園級—共同體—區級—市省級”四級培養模式,培育省市區級教學能手62名,教師在各級技能大賽、優質課評選等活動中獲獎384人次,師資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安全為基,多維筑牢守底線

針對安防短板,構建“三位一體”安全防護網絡。實施“安防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實現公辦園“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整合“一鍵報警+視頻監控”系統,公民辦園均配備專職保安、增設防沖撞設施;建立教育部門牽頭、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協同的“跨部門聯防”機制,定期聯合檢查整改隱患;創新“家園共育安全教育”模式,通過新媒體推送安全知識,常態化開展防震防暴演練,鼓勵家長反饋周邊隱患,形成安全防控合力。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