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數智驅動·生態重構”人工智能賦能中小學課程生態建設現場會在西安高新第八小學啟幕。300余名教育專家、校長、教師現場參會,上萬名社會各界人士相聚云端,在這座智慧校園里,看見未來教育的模樣。

活動中,西安高新第八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侯棟偉致歡迎辭表達對與會嘉賓攜手共建AI教育新生態的誠摯愿望。在談及如何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時,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以《哪吒》為例,生動闡述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成就、推動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的戰略意義、開展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的教育創新、落實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的路徑探索以及實施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的師資躍遷。并指出,立德樹人是初心,與時俱進是創新,中國道路是信心。

20251111094729886-50-39a9e.png

在當前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多位一線校長以AI為支點,撬動了課堂結構與教師角色的深層變革。濟南市歷下區弘毅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高卉在《AI 賦能?教師發展》中勾勒了教師數智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體系與提升路徑,天津市耀華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媛則在《從“單向講授”到“智慧共舞”》里,提出“生·師·AI”三元互嵌的課堂新生態,讓技術真正融入教學流程而非簡單疊加;武漢市武昌區棋盤街小學副校長陳晴以《基于教育信息化新生態,構建美樂云學院學習場》為藍本,分享了線上線下融合課程的校本實踐,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鮮活樣本。

主會場報告環節,西安高新第八小學臧小琳副校長以“小蜜蜂燦爛文化”為魂,把立德樹人具象為“蜂巢式”課程體系:用“4品32生長點”串起全學科及綜合實踐與職業體驗12大課程群,八類社團、百項崗位、千項活動讓學生像蜜蜂一樣“采百花,釀己蜜”;配套“蜜漿幣”四維評價,六年孵化國家級、省市級成果300余項,師生獲獎8100余人次,讓“精神燦爛”可觸可感。

教導處副主任元妮妮提到以“技術為器、育人為魂”為核心理念,首創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雙螺旋”育人模式:縱向“知識—技術—思維—倫理”四線螺旋上升,橫向“四環融合”項目式學習讓科技與人文同頻共振;配套“蜂引未來”人工智能校本課程、“三師三導”師資賦能、雙螺旋多元評價體系及校園AI倫理條例,實現AI素養連續進階與價值安全雙保險。

20251111094730186-61-79e93.png

20251111094730344-89-c3cce.png

六大分會場同時開啟,AI賦能展示課與報告貫穿始終。語文場的《七色花》《精衛填海》讓算法與神話相遇;數學場的《圖形旋轉》《確定位置》用數據思維重構空間觀念;美育場的《剪出的風采》《巧手捏花饃》把非遺送進AR視界;德育場的《尋找戰旗背后的超級英雄》《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借AI樹洞傾聽童心;人工智能專場《猴臉識別》《吼一聲秦腔》更是讓學生“用代碼保護國寶、用算法傳承秦韻”。世界咖啡屋、閃電演講、非遺AI工作坊等沉浸式研訓輪番上演,觀摩老師直呼“目不暇接”。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