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研究與實踐
作者:任 雁 黃 帥
發布時間:2025-11-20 08:53:0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目前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與企業生產實際聯系不緊密、缺乏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培養等問題。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保持課程較高的“技術跟隨度”,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研究以土木工程試驗檢測員的實際工作過程和崗位職責為依據,結合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現狀,構建模塊化課程教學模式,以期為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學結合 課程教學 模塊化
課題: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4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研究與實踐——以‘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為例”(課題編號:2024SZX474)。
引 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我國進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階段,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的生產力發展迫切需要高素質勞動者和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獲行業、企業廣泛認可,學校規模與入學人數均顯著增長。
與此同時,適配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數字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仍顯稀缺,“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這反映出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契合度”不足,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與產業需求未能同頻共振,人才與企業用人需求匹配度較低。為此,需以教學創新改革為抓手,通過工學結合構建課程模塊化體系,強化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推動職業教育與勞動實踐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實現就業“零適應期”,彰顯職業教育價值。
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理念
模塊化最初是一種設計術語,具體來說是將復雜的系統拆解重構成為有一定聯系并相對獨立的子單元,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簡化人們對復雜系統問題的認知。
“模塊化教學”沿用模塊化理念,在綜合分析崗位技能和行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構建符合課程教學要求和標準的課程教學模塊。通過模塊化技能教學和實操,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崗位知識和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
“模塊化教學”非常適合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它能夠根據崗位所需能力定向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內容單一,與企業崗位融合不夠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往往是按單元組織的,教學采用的教材多為單一的指導書或專業教材。這些教材的開發往往滯后于產業發展,與實際工作案例聯系較少,導致學生普遍缺乏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常常機械地跟隨老師進行簡單操作和練習,不了解行業崗位對技能的實際要求。
2.傳統教學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傳統教學往往只圍繞實操項目的操作流程進行講解,側重于規范理論的呈現和闡釋,而在職業素養滲透、試驗來龍去脈講解方面較為欠缺,導致學生上實訓課感到單調無味,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學透技能的內在邏輯。一門實訓課程結課,只意味著實訓任務的完成,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的提升沒有明顯作用。
3.傳統教學對各專業的特殊性考慮不足
“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是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均在大一學習這門課程。但由于土建類專業群的不同專業方向對土木工程材料檢測技能的要求并不一致,目前該課程教學仍無法滿足各專業對應崗位的特殊性需求;同時,不同專業學生無法根據個性發展和興趣選做項目,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應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基礎,以提升職業綜合素養為核心”的教學思路,從建筑工程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出發,挖掘和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其實踐價值,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和重組,從而構建教學內容模塊。
1.依據工作流程,重構教學內容
傳統課程教學以章節為單元,圍繞理論知識體系側重知識講授,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獲得感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難以量化考核。因此,課程模塊化教學的前提是重構課程內容:根據土木工程材料檢測員崗位工作內容,結合土木工程材料檢測相關規范,按照常見土木工程材料檢測的內在邏輯及實際應用需要,將課程內容模塊化,共分為10個項目模塊(詳見表1)。

2.依據職業素養,設計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試驗員職業素養的內涵,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維度確定“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的職業素養培養方向。其中,知識目標指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以“實際夠用”為原則進行設置;技能目標圍繞檢測員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操作步驟設定技能點,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滿足崗位基本需求;素質目標主要結合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進行設置。不同專題模塊的目標側重點不同(表2為“普通混凝土的制備與檢測”模塊教學目標)。

3.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為更貼近實際工作過程,教學以合作企業的真實訂單為載體,以商品混凝土制備與檢測工作過程為主線,由教師輔助學生完成該項目的工作任務。
課前,教師發布學習資料,學生通過自學完成相關測驗;教師根據學生學情調整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方式和實施策略。課中,通過“案例啟發—小組討論—實操強技—匯報質疑—突破釋疑—拓展凝練”六個環節,實現能力的階梯式遞進,在完成本節課工作任務的同時,達成知識鞏固和能力提升的目標。課后,學生將課中完成的試驗報告等上傳至“云平臺”,采用學生互評、校企教師雙元評價的方式,以全方位過程性評價體系評估學生學習效果。

(2)模擬實踐情境,提高學生職業適應力
職業情景模擬能夠靈活模擬真實的土木工程材料檢測工作場景,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深入感受實際工作內容,活學活用,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在“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教學中,每一個任務都配有任務計劃單和實施單,其中計劃單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操前的討論和分工,預判試驗過程和難點,幫助學生提前明確試驗核心內容,提升學習成效。實施單結合學生學習實際,與企業真實檢測報告單格式及要求保持一致,分別從試驗方法、試驗設備、試驗步驟、試驗記錄及試驗結果分析等方面,完整記錄試驗過程(見表3),助力學生掌握試驗操作、精通試驗規范,并能對相關試驗觸類旁通。教學過程中計劃單和實施單的應用,能夠模擬企業接到工作任務的真實流程,使學生提前適應崗位工作,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統籌兼顧學生情況,輔助開展分層教學
高職院校學生主要來源為單招學生和高考學生,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較大,模塊化教學能夠基于個性化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內容設計,通過設置能力拓展模塊,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特殊需要。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行適當的分層教學。
對于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可采用完整教學內容開展教學,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拓展任務部分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創新能力;對于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熟悉基本技能操作的學生,適當降低學習內容的難度,要求其通過學習小組互助的形式完成拓展任務部分的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
(4)融入思政模塊庫,創新課程支持系統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設置相應的思政模塊庫,將課程思政內容如鹽入水般不留痕跡地有機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在課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接受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對于“土木工程與材料檢測”課程來說,教學要圍繞課程思政目標,聚焦建筑工程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今中外典型工程案例、時事熱點、校友成長經歷、新時代能工巧匠事跡等納入思政模塊庫,從中挖掘所蘊含的愛國精神、職業使命感、工匠精神、工程倫理意識、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思政元素,根據不同的教學項目模塊,適時選用。例如,在建筑鋼材性能檢測模塊教學中,通過介紹西安奧體中心建設情況,使學生了解我國鋼鐵產業發展歷程,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圍繞職業素養,開展多元化評價
科學的模塊化教學評價體系是高效開展工學結合模塊化教學的重要前提。在教學評價中,應充分體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目標層級化、評價標準多維度、評價方法綜合化的特征,進而實現理想的教學評價效果。同時,實踐教學中需注重從多維度考核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具體包括知識理解情況、技能掌握程度、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意識等方面。評價主體不僅包括教師,還應納入學生評價,小組組長、組員及學生本人均占有一定的評價權重。
實施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相關保障
1.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本質上要求教師具有一定企業行業經驗,具備扎實的行業專業理論素養。具體到“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則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常見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檢測試驗方法,能夠獨立完成材料對應性能的檢測操作,因此,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具有精湛業務能力和高超育人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必須定期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生產實踐,分析并解決行業一線實際技術問題,參與行業技術創新和課題研發。同時,學校應結合課程設置需求,聘請相應的行業技術能手,為學生進行現場實踐教學,著力優化教師隊伍建設。
2.開發工學結合的活頁式教材
為了保障模塊化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學中應開發相應配套的活頁式教材?!巴聊竟こ滩牧吓c檢測”課程目前已經開發了適合教學的活頁式教材,并進行了教學應用。該教材以“學習就業同心圓”為編寫理念,以“土木工程材料選材、制備、技術檢測和儲運”為主線,以檢測員一線崗位真實的語言素材構建教材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線索,以技能操作為重點,有機融合“生產一線情境、思政+技能實操模式、即學即用教學方法”形成教學“三維”體系,形成以項目為載體促進技能提升、以技能為情境助力創新思維的“思政+職業技能”教育新模式,解決“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合作創新精神欠缺等問題。推動土木工程材料檢測課程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同時,本課程以試驗操作為主,紙質教材難以全面充分展示試驗操作細節。因此需完善課程配套資源庫,將視頻、音頻、試題庫等數字化資源作為紙質教材的延伸與補充,為教學提供支撐,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選擇性學習。促進實訓相關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元、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教師教學組織的需要,使教學資源真正為教學服務。
3.優化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組織并運用教學技術、教材、教具及教學輔助材料的方式與手段。課程模塊化教學模式需配合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才能真正落地實施。而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較低、理論知識薄弱、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容,強化“讓學習主導課堂”的教學理念,依托線上云教學平臺,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自主探索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團結,在課堂團結中學會學習”,實現知識高效轉化和應用。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模塊化教學,通過重構內容、創新方法、融入思政及多元評價,能有效解決傳統教學與產業需求脫節等問題。“土木工程材料與檢測”課程的實踐表明,該模式能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技能,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精準對接。未來需持續優化,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更強支撐。
參考文獻:
[1]章倩,林燕燕,付達華.基于崗位工作內容的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以生物化學課程模塊化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1):218-220.
[2]鄭大鋒,胡建強,羅迎春,等.“雙一流”高?;I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3,40(2):48-52+138.
[3]潘必超,黎旺星,張嚴林,等.面向職業教育模塊化教學實施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方法[J].科教導刊,2022(30):38-40.
[4]張小翠.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32):166-167.
(任雁: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黃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