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西安多家文博機構正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創新的課程與活動,將博物館打造為青少年行走的“第二課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在西安博物院,“唐詩里讀長安”課程通過七大專題,將唐詩與館藏文物相互印證,引導學生在詩韻墨香中探尋古都長安的輝煌歷史。西安半坡博物館推出的沉浸式課程《來自遠古的房子》,則通過知識講解、塤樂聆聽和聚落沙盤搭建等環節,讓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生活變得可感可觸。

此外,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讓青少年在雄渾的石刻造像前,直觀感受漢唐文明的磅礴氣象;臨潼區鴻門宴博物館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度文化探究”,將靜態展覽轉化為動態參與;喻德江陶瓷博物館則通過文物實物與互動體驗,為社區少年兒童生動展現陶瓷工藝的演變歷程。臨潼區博物館將豐厚的館藏“搬”進校園,西安市云之翼航空博物館讓前沿的航空科技與學子近距離相遇,均收獲了良好反響。

這些多元化的教育實踐,不僅有效拓展了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更是在寓教于樂中,為青少年成長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