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第六中學開展2025秋季學期研學旅行活動
發布時間:2025-11-20 10:29:0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11月13日-14日,靖邊縣第六中學組織七年級全體師生分兩批出發,開啟“以科技之力·傳文化之火·守生態之基”研學之旅。兩批隊伍循著相同的研學脈絡,先后走進科技館、民歌博物館、自然環境教育中心,在錯峰探索中收獲別樣精彩,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分批實踐中落地生根。

11月13日清晨,全體師生齊聚校操場,參加研學旅行啟動儀式。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文莉發表動員講話,不僅闡述了此次研學對落實“雙減”政策、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更詳細介紹了科技館、民歌博物館、自然環境教育中心三大研學目的地的核心價值,鼓勵同學們以好奇心探索未知、以敬畏心傳承文化、以責任心守護生態。
進入場館,趣味與知識交織的科學之旅熱烈上演:“傾斜的小屋”里,大家在眩暈感中直觀感受重力與平衡的奇妙關系,紛紛驚嘆“明明站著卻像在爬坡”;“搭建金字塔”展區,學子們協作拼接模型,在實踐中理解幾何結構的穩定性;“螺旋飛車”演示臺前,目光追隨著軌道上的小車,見證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

探索不止于趣味裝置,更有貼近生活與前沿的科學知識:“神奇的血液”展區通過互動演示,了解血液循環與血細胞功能;“食品添加劑”科普板塊,學會分辨生活中常見食品成分,建立健康飲食認知;“危險的高空拋物”模擬實驗,直觀感受不同高度墜物的沖擊力,深刻領悟安全常識。此外,航天材料與航天服展品前,同學們駐足端詳,好奇詢問材質特性與防護原理;“解救觸電”互動體驗中,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正確急救方法,掌握實用安全技能。

在陜北民歌博物館里,悠揚高亢的民歌聲穿越時空,訴說著陜北大地的滄桑與溫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循著歷史脈絡,了解陜北民歌從起源到發展的歷程,從信天游到小調,從傳統曲目到現代改編,每一段旋律都承載著陜北人的生活智慧與情感寄托。

展廳內的老樂器、珍貴手稿、民歌演唱,讓同學們沉浸式感受民歌的藝術魅力。不少同學跟著歌手學唱,質樸的歌聲在展廳中回蕩。“以前只在課本里聽過陜北民歌,今天親身感受才知道,每一句都充滿力量”,一位同學在研學記錄單上這樣寫道。文化自信在聆聽與傳唱中,深深植入心間。

榆林自然環境教育中心,成為同學們認識自然、踐行環保的生動課堂。沿著展區一路前行,大家通過圖文介紹、實物標本、生態模型,系統了解了榆林地區的氣候特點、植被類型與生物多樣性,見證了陜北從生態脆弱到綠意盎然的變遷歷程。

此次研學旅行活動,從莊重的啟動儀式到豐富的場館探索,從小組協作到個人感悟,不僅讓同學們在跨學科體驗中拓寬了知識面,更在實踐中學會了溝通與擔當、傳承與堅守。靖邊六中以行走的課堂為載體,真正實現了“知識獲取—能力培養—情感升華”的育人目標,讓每一位學子在探索中進步,在成長中蛻變。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