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各位家長,今天(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這個日子不僅是祝福,更是一次深刻的提醒: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傾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開啟新的嘗試,學習如何真正看見并欣賞那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請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

圖片

我們常常站在成人視角評判孩子,卻忘了他們正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認識世界。您可以嘗試:

用平等視角觀察

蹲下身子,與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您會發現,從這個角度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積木塔是如此雄偉,小水坑倒映著整片天空。這種視角的轉換,能讓您真正理解孩子為何對某些事物如此著迷。

保持好奇而不評判

當孩子專注地觀察螞蟻搬家時,不要急著說“快起來,地上臟”。不妨問問:“你發現這些小螞蟻在做什么呀?”這樣的提問,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開啟了更有意義的對話。

珍惜“無意義”的時光

孩子發呆、對著云朵出神、自言自語編故事——這些看似“無用”的時刻,恰恰是想象力與創造力萌發的沃土。每天留出一些不被打擾的自由時間,對孩子的心智成長至關重要。

送給孩子三份“無形禮物”

圖片

“我注意到……”——用心的看見

具體的肯定遠勝泛泛的表揚。例如,“我注意到你剛才主動把玩具讓給了妹妹,這很體貼”“你今天自己系好了鞋帶,雖然花了些時間,但你沒有放棄”。這樣的肯定能讓孩子感受到:我的努力和品質被真正看見了。

“你來決定”——有限的選擇權

在安全范圍內給予選擇權,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感和責任感。“今天你想穿藍色毛衣還是紅色外套?”“晚飯后我們先散步還是先看書?”從一個小選擇開始,讓孩子體驗決策的樂趣與責任。

“我在這里”——全情的陪伴

每天設定15分鐘的“特別時光”。關掉手機,放在視線之外,由孩子決定要玩什么、怎么玩,不指導、不糾正,只是全情投入地參與。這短短的時光,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足夠重要。

守護童心,家長最該堅守的三個原則

圖片

不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地圖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這樣的話,就像在玫瑰花旁夸獎向日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而不是活成別人的復制品。

不貼標簽——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你就是粗心”“你太內向”這類標簽會像枷鎖一樣限制孩子的發展。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情我們可以更仔細些”“你需要多一些時間來適應新環境”。話語的轉變,帶給孩子的將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暗示。

不剝奪體驗——陪伴孩子經歷完整的情感

失望、挫折、等待——這些看似負面的體驗,恰恰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機會。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經歷完整的情感過程,他們才能鍛煉出真正的心理韌性。

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這樣做

圖片

實踐清單:

1.找一個安靜的時刻,與孩子進行一次平等的對話。

2.嘗試用“我注意到……”開頭,肯定孩子的具體行為。

3.在安全范圍內,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并尊重他的決定。

4.留心并記錄一句孩子說的、讓您驚喜或感動的話。

5.體驗一次完全不看手機的親子時光。

蒙臺梭利曾說:“兒童是人類的學習者,是成人的老師。”在這個世界兒童日,愿我們都能放下焦慮,回歸本心——不必執著于將孩子塑造成期待的模樣,而是用心發現并守護他們原本獨特的模樣,陪伴他們從容成長。

圖片

那些蹲下身子的時刻、用心傾聽的瞬間、充滿尊重的選擇——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正在悄悄塑造孩子的未來。最好的教育,根植于日常的陪伴與理解。它發生在每一個被尊重、被看見的瞬間。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