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橫山區:“三融三建”讓非遺文化浸潤校園
作者:白玉聰
發布時間:2025-11-21 18:16:1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榆林市橫山區教體局堅持“五育并舉”,推進“三全”育人,按照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442”工程要求,錨定“非遺活態傳承、文化浸潤育人”目標,以“三融三建”為抓手,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提高師生、家長對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知曉度、認可度、參與度,助推非遺文化進校園工作走深走實。

橫山區第二中學千人“非遺老腰鼓”課間操
融“課程體系”,建“非遺育人主陣地”。充分將非遺內容系統性納入學校教學體系,重點推進“課程雙覆蓋”。基礎課程進課表,在全區12所中小學開設了陜北說書、橫山老腰鼓、剪紙等非遺校本課程,每周不少于1課時,累計開發《橫山老腰鼓基礎教程》《陜北剪紙技藝》等校本教材8套;推進非遺課程進課后服務,將非遺技藝學習納入課后服務課程,基本覆蓋了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今年以來,課后服務中參與非遺學習的學生超5000人次,有效豐富了課后服務供給,同時,將非遺學習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目前全區超8000名學生完成非遺課程學習,其中1200余人至少掌握1項以上非遺基礎技藝。

橫山區第五中學非遺校本課程之《一盞非遺茶,少年習古香》
融“師資建設”,建“非遺教學支撐網”。聚焦“師資瓶頸”,構建多元師資體系。外聘專家進校,聯合區文旅局組建“非遺講師團”,聘請12名區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進校園駐點授課,年授課超300課時;加強校內教師賦能,每年組織一次“非遺課程專項培訓”,覆蓋音體美教師及班主任150余人次,重點培訓非遺技藝基礎、教學方法等內容,推動非遺教學從“傳承人講”向“教師教”延伸,同時,建立“非遺講師團”考核激勵機制,對授課時長、學生反饋等進行量化評價,保障教學質量。

傳統非遺項目橫山剪紙進課堂
融“校園活動”,建“非遺成果展示臺”。以“活動搭臺”推動非遺成果可視化呈現,做到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腰鼓展演、剪紙比賽、說書展演等活動26場,參與師生超1萬人次;推動日常展示多元化,各學校以校園文化節、家長開放日、讀書節、科技節等活動為契機,嵌入非遺展示環節,讓家長、師生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強化特色項目品牌化,各校立足自身優勢培育非遺亮點,二中的“千人非遺老腰鼓操”氣勢恢宏,成為校園文化標志性活動,城關小學的陜北說書韻味悠長,多次走進社區開展惠民展演,三小的板畫將非遺元素與校園生活結合,作品累計展出超200余幅,石灣學校的傳統老醬醋手藝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非遺的生活價值,四中的橫山剪紙兼具藝術性與創新性,作品獲市級非遺創意大賽一等獎,響水中學的“紅白綠”三色德育課堂,以非遺文化為載體涵養學生品德,這些特色項目共同織就了橫山區“一校一品”的非遺育人圖景。

橫山區城關小學開展京劇臉譜非遺文化實踐活動
下一步,橫山區教體局將著力推動非遺資源供給、育人內涵及品牌影響力的全面提升,通過編印教材、建設傳承體驗基地、舉辦成果匯演等具體措施,促進非遺在校園的常態化、高質量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煥發新的生機。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