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醫務人員為孩子們頒發畢業證書。

8月27日,一場特殊的融合教育畢業典禮在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舉行,來自融合教育班的35名特殊兒童依次走上臺,從醫務人員手中接過屬于自己的畢業證書,并通過詩朗誦、樂器演奏等節目展示自己的康復成果。朱砂啟智環節,醫務人員手持點痣筆,輕輕蘸取朱砂,在孩子們的眉心點上紅痣,給他們送上美好的祝愿。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康復治療三科主任李博霞介紹,本期畢業的孩子來自不同階段的融合教育班,年齡最小的4歲,最大的9歲。今年融合教育班已經有43名兒童順利轉入小學,20名兒童順利轉入幼兒園。入院時,他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落后、語言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及規則意識落后等問題。經過在醫院的康復治療,孩子們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孩子剛來醫院時,不會交流,生活難自理。”6歲孤獨癥患兒娜娜的媽媽告訴記者,4歲多時,娜娜到醫院進行治療。那時,叫很多遍她的名字,她都沒有回應。現在,娜娜已經能和家人簡單溝通,還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

在融合教育班,娜娜過得都很充實。“一周上6天課,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娜娜堅持上了兩年。”娜娜媽媽說。除了康復訓練和行為干預,醫院還采取了針刺、推拿、耳穴、艾灸、口服中藥等中醫輔助治療。

“這一路真的很不容易。”娜娜媽媽感慨。今年,娜娜將帶著在融合教育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勇敢地走進小學校園,開啟新的學習生活。等到寒假時,娜娜媽媽計劃帶孩子再回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目前,孤獨癥還沒有方法根治,只能通過康復治療改善。這需要患者與家長長期堅持。”李博霞說,“融合教育班會為每個孩子制定‘醫護康家教’綜合治療方案,醫生、護士、康復人員、家長、特教老師共同努力,幫助孩子更好康復。”

據悉,融合教育班將醫療與教育緊密結合,為特殊兒童量身打造了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的集體環境,并以“幼兒園模式”為標準,配備專業老師,精心設置課程,為孩子入學打基礎。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副院長樵成表示,特殊兒童康復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社會、回歸正常生活,融合教育是特殊兒童在功能訓練以外,與社會銜接必不可少的“預備課”。未來,醫院將繼續優化融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醫學手段,助力更多特殊兒童循序漸進成長,讓他們在社會大舞臺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為進一步推動醫療與教育資源的深度融合,8月22日,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還與西安市灞橋區十里鋪街道成長樹第一幼兒園、中育品格東方花園幼兒園、卓昊幼兒園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成立特需兒童醫教融合示范基地。

“醫教融合示范基地將深入整合醫療康復、教育教學、心理輔導等多方面資源。”李博霞說,基地將通過提供評估篩查、康復干預指導、師資培養、家長指導、開展融合教育主題課堂、制定個體化教育方案等服務,為特殊兒童打造專業、個性化服務平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