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普融通在三秦——走進陜西中職學校看綜合高中班試點情況
發布時間:2025-10-16 17:01:1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記者 張晨悅 孫永濤 )“積極發展綜合高中,加強職普融通。”9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在縣中振興行動計劃中,還要加強綜合高中建設……推動高中階段學校特色多樣發展,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適合的教育,給他們創造更多的發展平臺、人生出彩的機會。”
此前一年,陜西省在具備良好辦學基礎且有積極意愿的11個市區的28所中職學校試點開設了98個綜合高中班,探索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立交的培養機制,促進職普融通和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多樣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部分學校,探訪綜合高中班育人模式、辦學情況。


陜西省石油化工學校綜合高中班學生參加軍訓
——學生由“被動選擇”變為“自主選擇”
新學期伊始,陜西省石油化工學校高二綜合(1)班學生品劼(化名),對未來升學愈發自信。這份底氣,源于一年前的關鍵選擇——2024年中考后,就在她和家人以為從此與普通高中無緣之時,綜合高中班為她打開了一扇“圓夢高考”的大門。經過一學年系統性學習,品劼的學業成績顯著提升,經學校綜合評估后,確定參加普通高考沖刺理想的大學。
漢中市城固縣職教中心高二(12)班學生愛林(化名),則在入學一年后選擇“變道”——申請把普高學籍轉為中職學籍。“我漸漸發覺普高文化課學習起來很吃力,反而對職業技能體驗課很感興趣。”他說,轉向實踐應用模塊后,如今自己正專注學習中式烹飪技能,將來也能上(職業)大學。
在陜西各地各校的綜合高中班里,像品劼、愛林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省教育廳明確指出:在學籍管理上,綜合高中班學生統一注冊普通高中學籍,由中職學校實施教育教學,單獨編班;學習期間學生不得轉入普通高中,可自愿申請轉為中職學籍,同時注銷普通高中學籍。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全省首批綜合高中試點班的學籍轉換工作基本完成,很多學生在嘗試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綜合高中班的優勢就是‘一次入學,二次選擇’。”省石油化工學校副校長孫凱說,按照相關政策,這部分學生可參加全國普通高考和全省高職分類招生考試,轉為中職學籍的學生按照之前有關政策參加相應的招生考試。
在試點模式上,省教育廳明確要求,綜合高中班試點工作由中職學校和同市域內的普通高中學校結對開展。作為首批試點學校,省石油化工學校與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深度合作,在綜合高中班辦學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我們為高一年級學生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的同時,還配套開設《化學通識》等專業技能課程,在這樣融合課程體系的支撐下,學校把選擇權充分交給學生,真正將學生由‘被動選擇’轉變為‘自主選擇、自定方向’。”孫凱說。
今年秋季開學,榆林市綏德縣職教中心綜合高中班新生報到人數比去年實際報到人數翻了一倍。“今年高一年級385名學生,這是招生計劃人數增加等政策利好疊加綜合高中班模式受到縣域百姓認可的結果,我們的辦學動力更足了。”校長劉成說。
2025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綜合高中試點范圍。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截至目前,綜合高中班試點范圍擴充至全省各地市的87所中職學校,在校生規模已達1.65萬人,職普融通在三秦大地已經變為辦學實踐。


漢中市城固縣職教中心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課程
——職普學校結對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
在今年西安市中考招生咨詢會上,在中職學校展位咨詢“綜合高中班”的考生和家長比往年多,很多學校的招生計劃以及開學實際報到人數也較往年有所增加。“這種情況說明綜合高中班的試點得到了考生和家長的認可。”西安一所民辦中職學校的負責人說,試點工作之所以充滿“磁性”,主要緣于上下貫通的政策設計。
據了解,陜西省綜合高中班單列招生計劃,納入市(區)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工作;課程體系原則上以普通高中課程為主體,同時開設部分專業技能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教材選用版本與同區域相應學段保持一致。
這樣的招生模式和課程體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考高分考生。今年,綏德縣職教中心綜合高中班錄取最高分630分,省石油化工學校錄取最高分達634分,城固縣職教中心錄取分更是“破了紀錄”——該校綜合高中班錄取的最高分超出了普高錄取線241分,600分以上學生有6人,500分以上38人。
更讓城固縣職教中心黨支部書記徐儒國感到欣慰的是,去年的首批綜合高中班在第二學期末考試中,成績平均分較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漲了31分,總成績提升40分以上的學生達38人,期中到期末進步人數105人,進步率高達52.5%。
“我們和市級重點高中(縣第二中學)開展教學共研、考試共測、成績共評,確保學生能接受到和普通高中同質量的教育。”徐儒國告訴記者,除了夯實文化基礎,學校還結合自身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開設電子商務、汽車維修、中餐烹飪、計算機應用等專業課程及實訓課程,“讓學生在打好文化基礎的同時,掌握一定專業技能,了解職業規范和行業標準,為未來職業發展提前鋪路。”
作為縣職教中心的結對學校,綏德縣高級中學副校長黨一博認為,綜合高中班的辦學模式是實現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重要探索。“去年結對以來,我們兩校通過協同發展,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成長路徑。”黨一博說,為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縣高級中學主要圍繞課程設置、學籍管理、教學教研等方面為縣職教中心提供支持,“比如在課程設置上,專項指導他們選課走班、校本課程開發等工作,還分享‘名師+’‘名班主任+’等經驗,助力試點班教學質量提升。”
“‘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讓每個家長感到滿意’是我們的辦學目標,有了縣域優質高中的助力,學校綜合高中班打通了職普教育資源壁壘,給學生鋪就了更靈活、更多元的學習與發展道路。”劉成說,接下來,學校將深化校際合作,以融通貫通機制進一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持續優化綜合高中班教育教學改革,為學生接受優質教育提供全鏈條保障。


榆林市綏德縣職教中心綜合高中班化學創新實驗室
——鼓勵中職學校整建制轉設綜合高中
今年暑假,陜西省縣域綜合高中(班)骨干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活動在西安舉行,369名骨干教師齊聚一堂,圍繞新課程改革解讀、學情分析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現代教育裝備的教學場景應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備一堂課等進行沉浸式“充電”。
談及此次培訓,省石油化工學校綜合高中班教學主任王瑞鑫直言“收獲滿滿”。2024年像一道“分界線”,劃開了她教學路上的迷茫與清晰:“最初接觸綜合高中教學時,我天天犯愁,普通高中課程教學要扎實,職業教育特色也要凸顯,總怕顧此失彼。”而學生們多樣化的成長訴求,成了她在教育教學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源”。如今,她不僅能經常參與跨學科教學設計,還能牽頭開發職業體驗課,和結對高中的教研交流也成了常態,“摸到了職普教育同頻共振的門道。”
教師隊伍是綜合高中(班)發展的重要力量。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在專題調研中強調,要積極推進綜合高中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師資交流機制,建立結對學校之間教育資源互通機制,共享教學設施設備,互派師資跟崗教研,實現多方互促共贏。
為此,省石油化工學校探索建立了一支“三階協同-梯隊培育”的專業化隊伍:通過多元招聘組建了17人的教學團隊(含14名研究生學歷的教師、3名具備普高教學經驗的教師);同時,組織教師赴結對高中開展專題培訓,從課程設置到高考政策分析全面學習普通高中教育教學體系,形成“同步教研—二次備課—學情適配”的校本教研范式,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綏德縣職教中心則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互派交流,聯動教學教研、共享課程資源、互通管理經驗等舉措,實現了師資能力提升與教學資源優化的雙重突破,為綜合高中班育人改革提供了師資保障。
師資根基扎得穩,辦學模式創新也跟著“提速”。按照“鼓勵有條件的中職學校探索整建制轉設綜合高中”的政策導向,截至目前,我省已有4所中職學校整建制轉設為綜合高中。其中,安康長興綜合高級中學作為新晉轉設校,在今年秋季順利迎來首屆學生。為聚焦學生多維度成長,該校創新育人模式——各科任老師及中層以上領導均新增“德育導師”身份,將關懷從單次談話、信函延伸至品德培養、心理健康、學業提升、生涯規劃四大核心領域,為學生全方位成長筑牢根基。
此外,城固縣職教中心也在謀求進一步發展——在距離城區3公里的地方,新校區建設工程即將啟動,這里將成為學校轉型發展的主陣地。“辦綜合高中,絕不是普高教育與中職教育的簡單相加。”徐儒國表示,未來將以新校區為載體,根據學生不同稟賦和需求,搭建多元成才通道,用“復合型學校”的定位,培育更多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對于未來發展,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全省綜合高中(班)將持續圍繞學科教育夯基、職業技能賦能,個性選擇、均衡發展分類探索,結合區域特點與學校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綜合高中群,為不同特質學生提供個性化成長空間。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