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西安理工大學主辦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助力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西安舉行。會上,西安理工大學本科生院、科學技術研究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知行學院)、人工智能交叉現代產業學院等13個新機構揭牌。這并非簡單的機構調整,而是西安理工大學立足時代需求,以學科布局的系統性重構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務實實踐。

“主動深化改革、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蓖七M會上,西安理工大學校長劉云賀說,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及國家戰略需求,唯有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才能更好地滿足發展需求。

數學學院的獨立設置,體現了學校對基礎學科的重視。生態環境與化工學院、光電科學與智能儀器學院等一批新機構的設立,精準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端儀器自主可控等國家需求。

“此次機構重組優化,是學校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西安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李智軍表示,這一系列調整,旨在構建“學科—科研—人才—產業”貫通融合的發展體系,核心是把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急需、適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放在最突出位置。

生態環境與化工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對接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新成立的光電科學與智能儀器學院聚焦高端儀器研發領域。2025年上半年,西安理工大學以25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國高校第62位、在陜高校第4位、省屬高校第1位。

11月8日,在卓越工程師學院的陜汽控股集團實踐基地,學生在設備前專注操作,“做中學、研中創”的培養理念落地見效。

“我們整合校內外280余個實踐基地資源,推行‘理論學習—工程實踐—創新研發’螺旋式培養模式?!蔽靼怖砉ご髮W副校長朱記偉介紹,“我們推行‘一人一企一策’,由校企雙導師聯合制定培養計劃。”

管理體制革新是激發活力的關鍵。新組建的本科生院嘗試用AI賦能,提升教學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研究院著力打通從項目申報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未來技術學院(知行學院)作為改革探索平臺,嘗試本博貫通等培養模式,為領軍人才培養積累經驗。

“‘三項改革’為我們提供了支持,讓專利成果能夠走出實驗室。”西安理工大學教授趙躍深有感觸地說,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光伏跟蹤控制器已順利落地,將10余項專利成果作價,在秦創原創辦公司,實現了從論文到產品的轉化。

隨著新機構逐步運轉,學科交叉融合、產教精準對接、人才活力迸發的發展局面正在西安理工大學形成。這場系統性改革,既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彰顯了其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的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黃蕊